重慶藥監(jiān)局: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增長6.9% 警惕營銷陷阱2020-4-10 12:42:52 來源: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 閱讀數:
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31日訊(記者朱國旺 楊奇奇) 27日,重慶市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發(fā)布《2019年重慶市化妝品不良反應監(jiān)測年度報告》顯示(以下統(tǒng)稱報告)往蚕,2019年重慶市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比上年報告數增長6.9%,網購化妝品來源首次超過商場購買來源引笛,占32.7%。重慶藥監(jiān)局提醒公眾肉诚,購買化妝品要選擇百貨商場决毕、超市等有合法營業(yè)執(zhí)照的門店或正規(guī)電商平臺等正規(guī)渠道,避免引起化妝品不良反應痊撤。 化妝品不良反應多種多樣留满,《報告》顯示,化妝品接觸性皮炎占84.6%榔夹,79.1%發(fā)生部位在面部喻谭,皮膚瘙癢、灼熱感、緊繃感最為常見关带,嚴重的會出現皮膚紅斑侥涵、丘疹等。 為什么會發(fā)生化妝品不良反應豫缨?據國家藥監(jiān)局《理性認識化妝品不良反應》介紹,引起化妝品不良反應的原因很多端朵,一部分消費者使用的化妝品是違法產品好芭、過期產品或者未按照儲存條件儲存的化妝品;一部分消費者雖然使用的是合法化妝品冲呢,但其對所用化妝品中的某種成分過敏舍败,造成了個別消費者使用后出現了過敏等不良反應;還有一部分消費者沒有認真閱讀化妝品的標簽說明敬拓,沒有按照正確的使用方法來使用化妝品邻薯。  此外,從購買來源來看乘凸,網購化妝品來源首次超過商場購買厕诡,占32.7%,在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產品來源占比中排列首位营勤。對此倘封,重慶市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表示,購買化妝品要選擇百貨商場模鹿、超市等有合法營業(yè)執(zhí)照的門店或正規(guī)電商平臺等正規(guī)渠道帚萧,仔細查看產品標簽和資質證明,通過國家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網站查詢化妝品的注冊備案情況挚雾。 目前赔膳,化妝品網購已成為中國化妝品市場的主要消費模式,據2019年艾媒數據中心資料顯示钩氓,2014年至2018年诸谨,中國化妝品網購市場銷售額從1825億元增長至2619億元,化妝品網購的滲透率從2014年的53.4%提升至2018年的74.2%织刹。 隨著化妝品市場規(guī)模的逐漸擴大露惑,也代表著消費者面臨著越來越多的“花式營銷”,據資料顯示种诫,2019年中國網購用戶網購行為主要影響因素有14.9%是網紅钢老、明星推薦,13.5%為朋友圈烫饼、社交圈推銷猎塞。 面對市場越來越多的消費陷阱,消費者在網購化妝品時,可先從品牌官網了解產品的具體信息荠耽,提高商品鑒別能力钩骇,甄別營業(yè)資格信息,盡量避免從無售后保障的網購平臺铝量、無資質的網店或其他私人渠道購買化妝品倘屹。若發(fā)生疑似化妝品不良反應的皮膚癥狀,應立即停止使用該化妝品慢叨,并攜帶使用過的化妝品及外包裝纽匙,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(責任編輯:郭文培)
|